火箭院设计制造的“航天炉”
连续运行时间达485天
【资料图】
第五次打破世界纪录啦!
这次运行时间破世界纪录的“航天炉”装置在安徽昊源项目。截至目前,它已在满负荷下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达485天,创世界气流床气化技术连续运行(A级)时间新的纪录。
“高”连运时间
“航天炉”全称为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由火箭院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公司”)设计研发,依托中国航天在运载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燃烧、传热、特种泵阀等技术的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优势,研发出拥有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自2008年10月,首个示范项目的“航天第一炉”点火投煤成功后,装置运行时间被接连突破,不断刷新纪录。
第一次破纪录
2012年,安徽临泉二期项目中,“航天炉”不间断连续运行215天,首创世界气流床气化技术连续运行(A级)时间世界纪录。
第二次破纪录
2016年,安徽昊源一期项目不间断连续运行了320天,第2次刷新此项世界纪录。
第三次破纪录
2017年-2018年间,在新疆玛纳斯项目中,“航天炉”连续运行407天,第3次打破世界纪录。
第四次破纪录
2018年-2019年间,安徽昊源一期项目长周期连续运行467.5天,第4次创世界纪录。
第五次破纪录
截至2022年,安徽昊源一期项目长周期连续运行485天,第5次创世界纪录。
“高”效益
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装置停运检修再重新启动,一般耗时数周至数月不等,且每停产一天都会有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化工厂“龙头”的气化装置——“航天炉”,连续运行的时间更长,就意味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多的利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长周期稳定运行不仅得益于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完备的售后服务作保障。航天工程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创了行业独有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全过程为客户保驾护航,创造最大价值。其中,公司专门建成了行业唯一的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和实际数据差异非常小,客户操作员可以在项目开车前,经过培训熟练掌握开车操作,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的停车。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操作员,最快7天能实现以往2个月的开车前调试工作。
“航天炉”装置从投产到满负荷运行,原来需要2个月时间,开车费用6000万元到8000万元不等。现在,通过航天工程公司的仿真培训可以实现早投产、早盈利的目标。该培训至今共开办45期,服务了25家业主单位,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效节能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航天工程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深耕煤炭洁净高效利用领域。“航天炉”在大型化、高压化、智能化方面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断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的能力。
以国内首套日处理煤量3500吨级超大型航天炉为例,截至2022年9月15日,装置累计运行327天,运行期间气化操作弹性大,综合能耗低,“三废”排放达标,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该装置每年能减少煤炭消耗折标煤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为企业增加效益3亿元,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能为我国煤化工行业节能降耗低碳高效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步步为营,“航天炉”不断刷新成绩。未来,在高质量发展前行之路上,相信它还会取得更多新的、更大的突破。
本公众号高薪签约长期专栏作者,欢迎具备优秀写作能力的科技从业或爱好者,联系传感器小编:YG18511751369(微信号)
期待下一篇10W+出自您的笔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