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资料图片)
今年春节,有两个人工智能系统火出了圈,一个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理性到极致的MOSS,另一个则是多才多艺堪称全能的ChatGPT。MOSS尚且停留在人类对未来科技世界的想象,ChatGPT却已实实在在落地应用,获得了从独角兽到大厂,从业界到民间的万千宠爱。而在A股,ChatGPT概念也受到投资者追捧成为近期的顶流,相关公司股价扶摇直上。
ChatGPT究竟有什么作用,其股价演绎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尽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短期而言,其商业化落地仍需较长时间。与“元宇宙”主题相仿,ChatGPT也是由海外巨头站台,到国内呼应,从而引起股价暴动。考虑到AI主题经过多次炒作,此次在级别上,主题发酵或弱于“元宇宙”。
“会说人话”的ChatGPT
通过在对话框里提问,快速获得“双商在线”的答案,ChatGPT这一极易上手的操作方式让众多网友带着好奇心发起挑战,有趣的回复为人津津乐道,因而迅速引爆社交媒体。
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与Siri、小度和小爱同学相比, ChatGPT更像一个“人”,“Chat”即“聊天”,“GPT”则是“生成式预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通过大量数据的“GPT”,不仅能为用户查查天气、找找资料,还能够学习文本语义特征、理解自然语言的情感,联系语境理解上下文、甚至是“自我创作”“学习进化”,从而具备“高情商”,让人机“Chat”变得丝滑流畅。
ChatGPT用机智而生动的回答抗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测评,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粉丝。如果把用户量破百万定位一个小目标,网飞(Netflix)用了3年半,推特用了2年,脸书用了10个月,ChatGPT用了多久呢?5天!并在推出仅2个月后,月活就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如果只是能够更好的与人聊天,ChatGPT恐怕不会获得这样高的热度与评价,它更大的本领在于既是“学霸”,又是“内容创作者”。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ChatGPT不是。虽无法做到像专家对某一领域的精通,但它可以完成对各行各业的认知覆盖。目前ChatGPT已经通过了沃顿商学院MBA考试,美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甚至还通过了谷歌的工程师面试。它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优等生,能以极快速度给出超越平均水平的解答。同时,ChatGPT可以撰写诗歌、笑话、商业计划书、广告文案、计算机代码和电影剧本等。美国一位大学生用ChatGPT创作的论文,竟逃过了教授苛刻的眼睛,称其为“全班最好的论文”。
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ChatGPT不会给用户海量的词条与链接,而是直接抛出答案,省去了大量整合信息的时间,有望重塑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因此,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公布人机对话产品计划,一时间硝烟四起,相关公司股价随之“狂飙”。
类“元宇宙”的ChatGPT前景广阔?
ChatGPT的事件发展与“元宇宙”类似,都经历了由海外巨头站台,到国内呼应,再到引发股价暴动。
ChatGPT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谷歌在12月底就发出“红色警报”,认为未来会替代其搜索引擎,伤及根本。ChatGPT通过各类考试的新闻在春节期间得到广泛传播,《Nature》也宣布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比如ChatGPT)都不能成为论文作者,如在论文创作中用过相关工具,作者应在“方法”或“致谢”或适当的部分明确说明。
随着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宣布和OpenAI合作,未来将使用ChatGPT帮助创作内容,公司股价2天上涨300%。题材的发酵,使得国内公司也开始陆续跟进,一些具有真实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公司已开始做上线前的冲刺,同时不乏一些公司蹭热点炒作股价,并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不断发布利好,推动股价继续上扬。
ChatGPT以其广阔前景让科技界和资本圈的风起云涌,而回到实际的技术层面,我们对其替代谷歌搜索的能力则持保留态度。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ChatGPT也有自己答不准的问题。在题库有穷尽的考试、套路有穷尽的“口水文”写作等一些有限变化的场景中的确表现出色,但在超纲的新问题面前就不那么灵光了。它聚焦于语言模型的“穷举法”,只能回答已知的问题,在面对搜索引擎这种“人智+人工智能+反复迭代”的场景,其真实能力存疑,很难去真正帮人解开未知的谜团。
而在大规模应用上,ChatGPT也前路漫漫。比如高昂的成本,其目前调用一次的费用在几美分,而智能客服一天的问答通常可能要调用几十万次。同时,在学术道德、知识产权、数据隐私、伦理法律等方面,ChatGPT也饱受争议。
当这股热潮席卷资本市场,概念股不断强劲扩容之时,投资者或许更需要多一些冷静思考。与“元宇宙”面临的问题相仿,ChatGPT想在短期内带来真实的商业模式变革,难度或许还很大。
级别或弱于“元宇宙”
99%的正确=100%的错误。虽然只有极低的几率会出现极端状况,可一旦1%的错误状况出现,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是人工智能替代人需要永远面对的最大问题。
2月8日,谷歌发布的AI聊天机器人“Bard”,因为回答查询时给出错误答案,暴露出其在信息质量、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的漏洞,导致其母公司股价暴跌近8%,市值蒸发千亿美元。
错误的出现,是由模型的内在生成模式决定的。当前的ChatGPT只可以去回答一些人类事先知道答案,或答案本身不重要的问题。它的数据库固定,难以实时更新(目前英文版ChatGPT数据截至2021年),不能根据新问题进行持续的对抗性训练,即不能通过用户的大量训练让模型自发变得更好,而是“哪里不行我改哪里”,但重新GPT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高昂,限制了其迭代和演进。
我们判断,ChatGPT是弱于“元宇宙”级别的主题性机会。一方面,AI主题经过多次炒作,比如2017年的AlphaGo,其新鲜感和想象力已大幅削弱;另一方面,ChatGPT的出圈可谓一次社会教育,尽管短期带来真实商业模式变革的难度很大,但叠加春季躁动,可能在TMT板块有一定主题性机会。
如对于传媒公司而言,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其创作内容,生成的文字、图片、音视频作品称为AIGC(AI-Generated Content)。这有望带来内容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变革,让受限于产能和质量的公司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通过AIGC实现内容工业化生产,未来大幅度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ChatGPT有望推动更多AI工具的开发,也可为IT基础设施、算力等上游技术和机器人等下游市场带来需求。新技术的“狂飙”固然值得惊喜,但当前仍处于主题阶段,上市公司暂无实际的业绩贡献,目前仍处于炒作周期,投资需擦亮双眼,理清背后的市场逻辑。